当前位置 :
教育理论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1.8】

时间:2020-01-08 点击: 作者:教师招考网
2.19K

一、单项选择题

1.新学期,李老师担任了语文学科教学和校本语文教材的开发工作,她进行以上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主体取向

2.某小学推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信任的办学理念,开设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书法、民族乐器等课程。为彰显其办学成果,学校组织大型表演性活动,学生在冬季雾霾天气长时间室外集体排练,导致大部分同学出现持续高烧、咳嗽的症状。这主要说明该学校(    )。

A.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B.发掘传统文化

C.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D.忽视教育的育人功能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    )目标取向。

A.表现性    B.生成性     C.行为      D.普遍性

4.赫钦斯认为“最实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论的教育”,主张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与其持相似课程理论观点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布拉梅尔德    D.克伯屈

5.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属于最早的(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特色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迁移现象的有(    )。

A.物以类聚   B.人以群分  C.举一反三    D.触类旁通   E.思维敏捷

2.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迁移的特点是(    )。

A.关于知识、技能的迁移较容易

B.思考方法迁移困难

C.容易受狭隘思维定势的影响

D.学习的概括化 

三、判断题

1.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三个因素。(    )

2.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纬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 

四、简答题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参考答案及解析(1.8)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查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李老师进行教学和编写校本教材的直接依据就是课程标准。B项正确。

2.D【解析】本题考査的是课程的功能。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指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该学校为彰显办学成果,在雾霾天排练导致学生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说明该学校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D项正确。

3.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根据课程设计的目标更倾向于培养什么,课程目标取向可以分为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题干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先对自身进行修养,然后才能建立家庭,家庭和睦以后才能治理国家,最后才能统一天下,强调宏伟的、影响大的、观念性的目标。D项正确。

4.B【解析】本题考查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物的对应。赫钦斯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编制课程,属于学科课程理论流派。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布鲁纳和赫钦斯都是学科课程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B项正确。

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中心而编排的课程。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最基本本形式,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我国古代孔子提出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学科课程的最早形态;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基本上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直到当代学校中林林总总的教学科目也以学科课程最为常见。因此本题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CD【解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ABC【解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关于知识、技能的迁移比较容易、关于思考方法的迁移比较困难、小学阶段的思维容易受狭隘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习还不具有概括化。

三、判断题

1√【解析】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他又把人的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四、简答题

【参考答案】

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好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这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 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要表述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

(6)气氛热烈:课堂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板书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加入2024笔试指导备考微信群

加入群聊二维码.png



手机扫一扫查看本页
(编辑:胡铭) 参与讨论(
安徽教师职位
安徽教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