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理论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1.4】

时间:2020-01-04 点击: 作者:教师招考网
2.19K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

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2.关于师生关系,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B.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C.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教师示范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D.师生关系具有相互影响和建构的互动性

3.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完成课堂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5.“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事实上,每一个人能做的,比他现在做的和相信

自己能够做的要多得多。”这句话说明教育应遵循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所应遵循的原则有(    )。 

A.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做评价或判断

B.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C.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

D.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2.想象是创新的心理基础,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下列情况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A.新建房屋装修前对房间整体布置进行的想象

B.把天上飘动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想象成羊群或山峰

C.学生上课走神,常常出现“白日梦”

D.睡觉时的梦境

 

三、判断题

1.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

2.知觉和感觉都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属于知识的感性阶段。(    )

 

四、简答题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1.4)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本题选D。

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内容。师生关系的内容有: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因此本题选C。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说明教师没能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该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因此本题选B。

4.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本题选C。

5.D【解析】本题考查对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的理解。“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事实上,每一个人能做的,比他现在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够做的要多得多”这句话由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强调的是教育者要看到学生的潜能,看到个体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迅速联想,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建议。应用头脑风暴训练法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提出多种想法,多多益善;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在采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因此本题选ABCD。

2.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把天空中的云想象成现实的事物是无意想象的表现。白日梦是属于幻想中的空想,属于有意想象。而梦是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因此本题选BD。

三、判断题

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2.√【解析】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四、简答题

【参考答案】

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虽然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但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6)教师劳动的专业性。其专业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育人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 

第二,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第三,教育活动的自主权。

加入2024笔试指导备考微信群

加入群聊二维码.png



手机扫一扫查看本页
(编辑:胡铭) 参与讨论(
安徽教师职位
安徽教师职位